吉首大学“三下乡”|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“小杏仁”社会实践服务团活动实录
时间:2025-08-08 点击: 作者:
吉首大学“三下乡”|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“小杏仁”社会实践服务团活动实录
(通讯员 张怡平 周传芳)为响应国家“深化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”战略部署,助推数字素养普及与科技教育下沉,2025年7月1日至10日,吉首大学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“小杏仁”社会实践服务团深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吉新社区,开展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
活动期间,服务团将爱国教育、科技普及、民生调研深度融合,形成了3份调研报告;走访社区共578户,发放问卷1938份,回收有效问卷1785份。实践成果受到国家、省、校三级媒体高度关注,累计发布新闻报道20余篇(其中国家级1篇、省级7篇),宣传视频4条。总浏览量超150万。
科技赋能生活
调研组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,深入剖析科技应用现状。
数据显示:85%受访者肯定智能家居提升生活便利;76%消费者认同移动支付重塑消费模式;健康科技产品在中老年群体普及率显著攀升。
团队将持续追踪科技与生活融合趋势,开展系列调研,为科技惠民提供数据支撑与智力支持。


职规引领方向
针对青少年职业认知局限问题,职业规划调研组通过1000余份问卷及200余场访谈,揭示关键痛点:75%的小学生仅能列举不超过3种职业;82%的学校未设专门课程,60%的中小学依赖父母获得职业信息;79%的家长择业观局限于“离家近”、“不辛苦”,对新兴职业认知匮乏。

职业规划调研组负责人表示,后续将编撰《青少年职业规划启蒙手册》,联合学校开展“职业故事分享会”、“线上职业体验营”等活动,为青少年架起连通校园与职场的桥梁。

政策护航梦想
“不让一个孩子因经济困难失学”,是国家教育资助政策的庄严承诺。服务团深入基层,完成了一项覆盖420余份问卷、200余户家庭的“国家教育资助政策认知度”专项调研。
调研结果发现由于信息不畅导致“应助未助”的问题突出。为此,“小杏仁”社会实践服务团在阿里米热·阿不都热依木老师(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专干)的指导下,在吉新社区开展了一场“助学筑梦,成就未来”的资助政策宣讲,为学子们清晰解读政策,助力梦想起航。
公益育见未来
7月7日,“小杏仁”公益课堂正式开讲。时值卢沟桥事变纪念日,志愿者们巧妙地将爱国教育融入课堂,通过历史动画、手语歌曲《国家》和“我心中的祖国”主题绘画,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家国情怀的种子。
人工智能课上,曾水玲教授携研究生团队展示无人机技术,并指导孩子们动手组装电风扇模型,点燃科技探索热情;
职业规划课则以“画出真实的自己”为切入点,引导孩子们从“我喜欢”、“我擅长”、“我想要”三个维度描绘未来梦想蓝图。
从烈日下的走街串巷、深入调研,到星夜里的伏案疾书、打磨教案;从特殊纪念日的深情厚植爱国情,到前沿科技课堂的趣味启蒙创新梦。吉首大学“小杏仁”社会实践服务团在吉新社区的十日,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,更是一堂行走在基层、浸润着温情的“大思政课”。队员们用肩头的汗水、翔实的数据和满腔的热忱,在服务人民的广阔天地里,深刻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。
下一条:吉首大学“小杏仁”社会实践服务团:解码国家助学政策,架设教育公平“通信桥”
【关闭】


